什么是正当防卫?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20条的规定,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则与有些国家的规定有所区别,理解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对不法侵害者采取必要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权利,并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非法侵害或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有权实施正当防卫。换言之,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并不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且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2)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正当、合法行为。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对社会有益,因而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3)正当防卫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而不属超过必要限度外,一般情况下对不法侵害者的损害都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都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不允许超越必要的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